🌏具足戒又稱近具戒或大戒🍃略稱具戒🍃為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的戒律🍃因與式叉292戒沙彌(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
🌏善見律毘婆沙第四卷則明明白白如是記載🍀若人有信心恆生慚愧好學戒律者🍀佛法得久住是故人欲得佛法久住先學毘尼藏律藏🍀何以故有饒益行者故💧何謂饒益🍀若善男子好心出家🍀律藏即是父母何以故💧與其出家令得具足教學威儀🍀依止律藏自身持戒🍀能斷他疑若入僧中無所畏懼若有犯罪依律結判令法久住💧
🌏在佛經中可以發現💧佛陀曾多次為在家人如阿闍世王🍀外道迦葉等詳細講解比丘戒如💧長阿含經中的🍀佛說寂志果經🍀長阿含經中的💧沙門果經🍀等特別在🍀長阿含經中的裸形梵志經🍀相當於💧南傳巴利聖典長部的迦葉師子吼經中🍀佛陀不僅為該非比丘的外道迦葉詳細講解了比丘戒法🍀還明確地說🍀優婆塞亦能修行此法🍀因爾在佛經中不乏居士持守護持正法比丘戒的案例比如🍀中阿含經的🍀王相應品鞞婆陵耆經💧第六中🍀難提波羅陶師便是居士受持比丘戒的典型案例之一🍀唯佛可制訂戒律開遮持犯講給在家居士深入明白佛法如何護持正法
🌏雜阿含經第九一一篇別譯雜阿含經第126經🍀摩訶僧祇律🍀巴利聖典🍀相應部第42經第10篇《Maṇicūḷakasuttaṃ🍀摩尼珠髻經🍀都有完全相同如下的記載🍀
🌏有一日佛陀暫時住在印度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內🍀當時有一位名叫摩尼珠髻的長者前來禮謁佛陀💧
🌏長者一見到佛陀便頂禮佛足隨後便恭敬地退坐在一旁對佛陀說💧世尊啊前幾天國王邀集諸位大臣盍各言爾志一起討論出家的佛弟子🍀沙門比丘如果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這樣的行為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這時就有人主張沙門比丘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也有人持反對的看法🍀認為沙門比丘不應該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
🌏世尊那些主張沙門比丘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人🍀是從佛陀您這裡聽來的🍀還是根本就是他們個人主觀的意見🍀這種看法符不符合法義呢🍀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這種說法有沒有什麼地方會受到譴責💧
🌏佛陀告訴這位長者🍀我很明白的告訴你🍀主張沙門比丘可以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這種說法並不是真的💧我從未這麼說過🍀這也不符合法義🍀當然會受到譴責💧這是什麼緣故🍀因為沙門比丘若是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就是不清淨🍀不是出家沙門應該有的行為🍀更不是出家佛弟子應有的行為💧
🌏長者聽後便說🍀太奇妙了🍀世尊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並不是出家沙門應該有的行為🍀更不是出家佛弟子應有的行為🍀這樣的看法才是正確的💧
🌏世尊這種見解會增長正見及殊勝微妙的功德🍀因爾我也抱持沙門比丘不可以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這樣的看法💧
🌏佛陀補充說明🍀假設沙門釋子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話🍀那麼所有的五欲功德都應該是清淨的🍀摩尼珠髻長者聽到佛這樣的說法🍀心中非常的歡喜接著頂禮佛足後便離去💧在摩尼珠髻長者離去後🍀
🌏世尊便告訴阿難尊者去招集所有依止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內的比丘集會🍀阿難尊者便依佛的指示招集僧眾集合🍀等所有比丘到齊後世尊便將與摩尼珠髻長者討論手不捉金銀的經過告知大眾🍀並讚嘆長者能獨排眾議🍀在國王及大臣面前作了獅子吼💧
🌏佛陀告誡諸比丘🍀比丘們🍃從今日起🍃如果你們需要的是木頭🍃就應該向在家人表明需要的是木頭🍃如果需要的是草🍃就應該表示需要的是草🍃如果需要的是車乘🍃就要表明需要的是車乘🍃若是需要人力服務🍃就應該表示需要的是人力服務🍃千萬不可接受金銀寶物的供養🍀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決定依法奉行💧
以上便是佛陀與在家居士討論比丘戒中的手不捉金銀戒的最佳證據這一篇經文非常經典可貴是一盞明燈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僧祗律中規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說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毘尼罪🍀從文義上來看這條戒律是在規範比丘並沒有規範在家人在家人並不受這條戒律的拘束💧
🌏僧祇律應該就摩訶僧祇律第九十二波夜提法第八條有規定🍀若比丘知比丘粗罪向未受具戒人說除僧羯磨波夜提🍀
💧這條戒律是在講什麼呢?它的背景緣起又為何🍃我們來看一下原文是怎麼說的?原文如下💧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為未受具足人說五眾罪💧波羅夷乃至越毘尼罪💧後比丘入聚落中🍀俗人言🍀長老汝犯波羅夷罪乃至越毘尼罪🍀諸比丘聞已慚愧🍀以是因緣具白世尊💧佛言🍀汝等云何為未受具足人說波羅提木叉五篇罪🍀從今日後不聽向未受具足人說得教語🍀汝不得作非梵行💧不得盜💧不得殺生🍀不得妄語🍀如是比得為說若為未受具足人說波羅提木叉五篇名者,越毘尼罪💧
🌏白話文如下🍀
🌏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捨衛城🍃當時有一個比丘對未受比丘具足戒的在家人說某比丘犯了戒🍀而且內容包括從波羅夷乃至越毘尼罪都一一列舉出來🍀後來該名犯戒的比丘來到聚落之中那個在家人便指謫該犯戒的比丘說🍀長老你犯戒了🍀你犯了波羅夷罪的某一條戒💧乃至越毘尼罪的某一條戒🍀
🌏諸比丘聽到這起事件之後🍀都很慚愧🍀便跟世尊報告這一起事件💧
🌏佛陀便將當初跟在家人說某比丘犯戒的比丘給找來訶責他🍀你怎麼可以跟在家人說波羅提木叉五篇罪💧從今曰起你們只能教在家人🍀你不得作非梵行💧不得盜🍀不得殺生🍀不得妄語💧否則🍀便犯越毘尼罪💧
🌏這一條戒律的意思是說比丘不得向未受具足戒比丘以外的人說四眾所犯的種種過錯🍀否則都是破戒如果該比丘知某比丘犯了粗罪不論涉及四事或十三事🍀都不能向未受具戒💧的任何人說該比丘所犯的粗罪🍀否則這個說的比丘就是破戒💧
🌏比丘也不能向受了具足戒的比丘尼說起某比丘所犯的粗罪也不可說該彼比丘所犯的三十尼薩耆九十二波夜提等過錯否則該比丘就是破戒
🌏如果比丘向未受具戒人說某比丘尼所犯的八波羅夷十九僧殘等過錯🍀該比丘也是破戒💧
🌏如果比丘向未受具戒的人說某沙彌或式叉沙彌尼所犯的十戒等任何過錯🍀該比丘也是破戒💧
🌏如果比丘向未受具戒的人說某在家居士所犯的五戒等過錯🍀該比丘也是犯戒💧
🌏總而言之佛陀制戒保護出家人比丘不得向受具足戒的比丘以外的任何人說四眾🍀所犯的種種過錯否則都是破戒🍀
🌏可以從在家備覽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因為唯有如此居士才能懂得該如何如法地護持佛陀七眾之首💧比丘而不致逼令比丘面臨犯戒的窘境譬如手不捉金銀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甚至部份的寺院更制定僧俗互動需知手冊好讓居士得以了解戒律次第保護出家人在家人以便居士能適當地護持出家眾🍀當然居士亦可詢問出家眾有關出家戒的問題出家眾也會如法解答🍀
🌏巴利語聖典💧增支部第3.13.129經中有如是記載🍀諸比丘🍀有三種東西是亳無隱瞞地給人們看🍀這三種東西為何?🍀一為明月🍀二為炎陽🍀三為如來的經與律💧
🌏在巴利語聖典長部的沙門果經🍀Samannaphala Sutta中🌏佛陀向在家人阿闍世(Ajātasattu)詳細解說了比丘如何具足戒行的💧小分戒💧中分戒💧大分戒💧唯有佛才能夠制定教法七眾弟子以戒為師💧離經一字魔說離開佛本懷三世佛冤謹慎小心勿讓大眾譏嫌💧
🌏在巴利語聖典律藏第九十二波逸提法🍀(pācittiya)第一妄語品第九中規定:任何比丘🍀將某比丘的粗罪🍀向未受比丘戒者述說🍀除非得到該犯戒的比丘的同意外🍀波逸提罪🍀所謂粗罪者🍀即四波羅夷及十三僧伽婆屍沙🍀而這一戒律就是上文中的💧摩訶僧祇律第九十二波夜提法第八條的規定🍀若比丘🍃知比丘粗罪🍃向未受具戒人說除僧羯磨波夜提💧
🌏根據上座係法藏部的《四分律》卷1 記載,比丘戒的用意與功德如下:一攝取於僧、二令僧歡喜、三令僧安樂、四令未信者信、五已信者令增長、六難調者令調順、七慚愧者得安樂、八斷現在有漏、九斷未來有漏、十正法得久住。
因此,佛弟子不論僧俗,若想修持解脫道成功,若欲超脫輪迴,就一定要以戒為師,要善修身口意。即便時移世易,物換星移,也絕不可以戒律不符時空背景為由而肆意輕賤捨棄,當知唯有持戒清淨,方能生出各種禪定與解脫的智慧。佛陀在《佛遺教經》中也開宗明義的說明「戒」就代表瞭如來本人,所以佛弟子一定要恭敬、珍惜、尊重,
佛陀般涅槃後,僧團的第一次集結在古印度的王舍城由優波離尊者 以古老的巴利語誦出戒律,並分八十次誦出根本律制,此為《巴利律藏》。《巴利律藏》是南傳佛教僧團的戒律,今天為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及由此三個傳承的東西方南傳佛教僧團的戒律。
《巴利律藏》的內容主要由五個部分所構成,初分為比丘大戒,共有四個犍度;第二分為比丘尼分別戒,有七個犍度和比丘戒的另四個犍;第三分為大品,共十個犍度,包括佛陀覺悟後,向五比丘說法、度化耶舍尊者、及三迦葉兄弟的過程,另外是有關節日及衣服的處理;第四是小品,共十二個犍度,分為房舍等雜法,包括房舍犍度、雜犍度及五百結集、七百結集;第五是附錄。
在佛入滅後二百年間,阿育王派遣摩哂陀尊者帶同經律論三藏,帶領五位比丘僧團前往斯里蘭卡,與當時統治斯里蘭卡的天愛帝須王(Devanampiya Tissa )相見。摩曬陀的第一次說法即得到國王的皈依,並在其首都阿耨羅陀(Anuradhapura )建造大寺(Mahavihara )供養僧團,佛教因此在該國得以迅速發展。
但世事無常,至公元433年時,南印度陀的密羅族人入侵斯里蘭卡,該國因戰爭而飢荒多年,很多僧人被迫逃難,佛寺也不得已放棄。一些有遠見、有大智慧的比丘們,在佛授及帝須二位尊者的領導下,選擇在斯里蘭卡的中部較為平安的摩多利(Matale )暫時住下,決議將一向以口頌心記相傳的巴利三藏及註釋,全都書寫於貝葉上,以作長遠的保存和傳承。
貝葉,是貝多羅葉之簡稱,其義為樹葉,在經典中常以「貝葉」表詮佛典之意。在紙張尚未發明之前,古代印度以貝葉作為紙的代替品,用鐵筆在貝葉上刻寫佛教經文,即稱為「貝葉經」。一部經典需要多片貝葉才能完成,其製作過程為採葉、水煮、晾乾、磨光、裁割、燙孔、刻寫、上色、及裝訂等步驟。
戒律的資料中,中文保留了相當多的律藏譯本。大正藏中就收錄了《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僧祇律》《根有律》等五部廣律,以及篇幅較小的譯作。
至於南傳的《巴利律》方面,國外的譯作有日文本的《南傳大藏經》、英文本的《東方聖書》第十三、十七、二十冊(1882),以及IB Horner女士所譯的《The Book of the Discipline 》(1938),都是一時之選。這些著作都是非常出名,也相當具有權威性,只是日、英譯本固然精妙,語言卻是不可否認的隔閡。國內曾經出版一套《漢譯南傳大藏經》,然而如書名所示,是譯自日本《南傳大藏經》。
本單元內容均摘錄自李鳳媚女居士所辛苦撰寫的《巴利律比丘戒研究》,比丘戒的227條漢傳與巴利的比丘戒對照整理表及註釋 也全都摘錄自李女居士的論文。李居士絕對是一位具有高度智慧的居士,她為後世末法眾生保留下無價的比丘戒,功德無量且不可思議,誠願李居士保留比丘戒的法身舍利的功德,祝願她平安、健康、快樂、富裕、長壽,人間天上幸福綿延,並願此波羅蜜,成為她速證解脫涅槃的增上助緣。同時也感謝嘉義新雨雜誌社--法雨道場的流通。
誠願在邪見泛濫的五濁惡世中,正法將因比丘認真嚴格的持守戒律而依然長存在人間,並將興建比丘戒法身舍利塔的微薄功德迴向給諸天,諸天善神也都因此法身舍利塔的闢建而隨喜,樂於繼續護持正法及佛弟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