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輝傳來的

51/警世


永明智覺禪師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横豎飛沈之類。於中失人身者
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於人身中,多生边夷下賤:及處中
國,或受女身;若為男子,殘百疾,設得丈夫十相具足者,處恐畏世
,生五濁时。以肉為身,以氣為命,一報之内,如石火風燈,逝波殘照
亲而已!於中少天非横殖者,不計其:或有得天年,壽
,脫得知命之歲,除童稚無知,至三十豪、四十富,月处
三十年。於中有疾病、災祸、愁忧、苦惱,居強半矣所以昔人有言,
浮生一月之中,可開口而咲,只四五日矣。故知憂長喜促、樂少苦多,
如在萬仞之危峯,似處千尋之滄海。縱得少樂,畢漂沈!且大有生勞
我處胎,有老奪我色,有病損我形貌,有死壤我神靈。有榮縱我驕奢
,有辱敗我意氣。有貴使我倨,有賤挫我行藏。有富恣我质婪,有贫
乏我依報。有動我情地,有苦痛我精神。有起我高心,有毁滅我聲
價,乃至寒則逼切我體,热則煩悶我襟。渴則乾我喉,饑則赢我腹。驚
則懾我魄,惧則喪我魂。憂則撓我神,惱则敗我志。順則長我愛,逆則
起我憎。親則牽我情,疏則生我恨。害則殞我體,愁則結我腸;乃至遇
境生心,隨情動念。或美或惡,俱不稱懷。皆長業輪,盡喪道本。其或
,恃於父。傲其物,其時。其心,狐其意苟其
名。誰其人,其行。附其勢,欺其孤。淵其殃,崇其业扇其火,吹
其風。驟其塵,背其覺。邪其,其真但前,非慮後。只謀去,
靡思回。唯求生,焉知减?则念念烧煮,步步隍!如今或得制那在
警世 |52
世,须蘊仁慈,行善修心,除非去惡。書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菩
降之百殃。」是以世间逆順,種種因緣,空受身心妄苦,皆為不知三界
唯是一心。以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及第識,皆是現量所得
,無心外法;以第六明了意識比量計度而成外境。全是想生,隨念而至
,若無想念,万法無形。故經云:「想滅間靜,識停無為。」又云:「
諸法不牢固,唯立在於念。善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若了一心之旨
,心外自然無法可陳,豈有欣戚關懷、是非干念?佛頌云:「未達境唯
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既了境唯心,便拾外塵相
,從此息分別,悟平等真空。」故《起信論》云:「一切境界,唯心妄
動。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减。唯一真心,遍一切處。」是故三界虚
心所作。離心即無塵境界,乃至一切分別,即分别自
心,無相可得。先德云:「心外有法,生死轮:心外無法,生死永棄
。」经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論云:「三界無別法,但是一
#L既信一心,須以禪定冥合。如經云:「若能教三千大千世界#
善,不如一食頃一心靜處入一相法:L若能諦了自心,以站
應,則能不動塵勞,便成正覺。平生所遇,莫越於斯,普
可書紳耳。



警世 |52
世,须蘊仁慈,行善修心,除非去惡。書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菩
降之百殃。」是以世间逆順,種種因緣,空受身心妄苦,皆為不知三界
唯是一心。以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及第識,皆是現量所得
,無心外法;以第六明了意識比量計度而成外境。全是想生,隨念而至
,若無想念,万法無形。故經云:「想滅間靜,識停無為。」又云:「
諸法不牢固,唯立在於念。善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若了一心之旨
,心外自然無法可陳,豈有欣戚關懷、是非干念?佛頌云:「未達境唯
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既了境唯心,便拾外塵相
,從此息分別,悟平等真空。」故《起信論》云:「一切境界,唯心妄
動。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减。唯一真心,遍一切處。」是故三界虚
心所作。離心即無塵境界,乃至一切分別,即分别自
心,無相可得。先德云:「心外有法,生死轮:心外無法,生死永棄
。」经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論云:「三界無別法,但是一
#L既信一心,須以禪定冥合。如經云:「若能教三千大千世界#
善,不如一食頃一心靜處入一相法:L若能諦了自心,以站
應,則能不動塵勞,便成正覺。平生所遇,莫越於斯,普
可書紳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白淨識~白淨從沒離開過

佛陀的十大弟子迦葉在等彌勒佛交付給他最重要的未來定位佛

誦楞嚴經的好處